中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中秋小说 > 反派他以德服人[快穿] > 第40章 清峻帝师03

第40章 清峻帝师0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街刺杀丞相的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刺客就被擒获了, 第三天就已经招供。

这破案的效率快得惊人。

破案的当天,言清晏收到了刑部的官员送来的审问结果。

幕后主使是昌平侯。

昌平侯谢宁昭是长公主的长子,也是原主名义上的舅舅, 三十多年前承了其父的爵,如今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此时他们一家人还在西逃的路上。

言清晏仔细查看了案宗, 事情绝不会是如此简单。

原主也曾将国库的财宝拱手相送。

大兆的军队不光劫掠了皇宫和贵族的府邸, 连百姓的砖瓦、茅屋都没有放过, 掠得的财宝亦有数千箱。

昌平侯可没有派人刺杀原主。

再有就是, 大兆的军队白天刚出城,晚上他就遭到了刺杀,消息也太灵通了吧。

这一系列操作太快了。

案宗上写的是昌平侯飞鸽传书联系身在都城的达勒商人朋友, 许以重金收买了他们。

他们得了侯爷的重金许诺, 便开始行动了。

理论上是有这种可能, 但实际上有诸多的疑点,甚至可以说是顺利的太过不可思议了。

达勒商人是傻子吗?得了个空头承诺就卖命?

况且看那些刺客的身手, 像是从小习武, 经过了特殊训练才能练就出来的,不是普通商人能有的身手。

刑部的官员还没有离开。

陈侍郎三十余岁, 面白无须, 看见丞相的眉头越皱越深, 冒死开口:“丞相大人,昌平侯固然有错,可他的一腔报国之心可歌可泣……”

言清晏抬眼,目光一凛。

陈侍郎接触到了言清晏的视线,微微垂眸,不敢再往下说了,也就这点出息。

他已经尽力了。

言清晏不紧不慢地道:“陈侍郎的意思是说本相通敌?”

虽然确实是通敌……

陈侍郎吓得一激灵, 微低着头,颤声道:“丞相大人言重了,下官并无此意。”

是昌平侯误会丞相通敌。

言清晏慢悠悠地说道:“都城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今上带走了皇宫里的禁军和从山平城撤回都城的守军。

都城无险可守,无兵可守。

能够抵挡敌军的一次进攻已经是极限了,继续坚守只会是全军覆没,到时候城中的百姓也会遭殃。

便是你我的府邸也不能幸免。”

陈侍郎急忙说道:“我等能够理解,百姓们都念着丞相大人的好。”

可昌平侯不知道内情啊。

言清晏又道:“大兆国的军队孤军深入,不会在都城久待。即便是都城城破,也没有亡国之患。”

陈侍郎连连点头。

言清晏接着往下说道:“那些刺客身在都城,对都城里的情况也是了解的,既然是昌平侯的朋友,有飞鸽往来,按理该告知实情。

若是贪图钱财,也说不通。

昌平侯正在去往西南州府的路上,只是口头上许诺重金报答。

他若是得知实情,还会给钱吗?”

陈侍郎没想到这一茬,经言清晏这么一提醒顿时醒悟了过来,认同道:“言之有理。”

此案确有疑点。

“那群刺客身手太好……”言清晏将疑点全部说了一遍。

原主是文弱书生,平日缺乏锻炼。

他前日拔剑迎敌,运动量过大,手臂到现在都有些酸痛。

是时候将练剑提上日程了。

陈侍郎脸上有羞愧之色,认错道:“是下官疏忽,这就回去重审。”

还好这结果没有公布出去。

这案件有如此多的疑点,他竟然一条都没有发现。

案子太难审,他顿时犯了愁。

言清晏见陈侍郎面色愁苦,提醒道:“仔细调查那些刺客的身份背景。”

有那样好的身手,绝不会是商人。

陈侍郎闻言,十分感激地道:“多谢丞相大人提点。”

这案子有头绪了。

陈侍郎得了提点,一改之前的愁容,带着喜悦和激动之情回了刑部。

一到刑部,神情就肃穆了起来。

刑部侍郎在刑部是仅次于刑部尚书的,在刑部可以横着走。

陈侍郎下令,刺杀丞相一案重审。

刑部掌管刑狱,刑部尚书是刑部最高指挥官,权力很大,威风八面,也最容易得罪人。

皇帝西逃后,刑部尚书跟着逃了。

如今刑部尚书的位置空缺,陈侍郎就是在刑部最有话语权的人。

他说打回重审,就得打回重审。

不出几日,调查结果就出来了,那些刺客根本不是什么商人。

身份信息都是伪造的。

他们真实的身份是达勒安插在大昭的探子,个个都骁勇善战,相当于特种兵。

昌平侯能指使的动他们,实在是匪夷所思。

要么是那些刺客胡乱攀咬,想拖昌平侯下水;要么就是昌平侯和达勒勾结,也就是通敌。

前一种还好,若是后一种……

陈侍郎抹了一把冷汗,有种在高空走钢丝的感觉,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

若是太平年代,他不敢再往下查。

但现在是战乱年代,昌平侯全家都逃走了,可以不必顾虑太多。

有丞相撑腰,可以大刀阔斧的查。

陈侍郎的桌案上有一堆卷宗,上面记录的是那些刺客的生平。

这些刺客不是一同来到大昭的。

有的在大昭生活了七八年,也有的在大昭生活了十几二十年,一直未曾回去过。

他们是想做和尚?

可想而知他们在大昭必然有家眷,而且很可能是背着在达勒的妻子,在大昭再娶了。

但他查不到家眷的踪迹。

要么是他们将家眷隐藏的很好,要么就是他们的家眷被人控制了。

他更倾向于后一种。

若是让那些刺客知道他们的家眷已经被解救出来了,不怕他们不肯说实话。

陈侍郎亲自来到了刑部大牢。

大牢里的小吏和狱卒看到他来了,纷纷躬身行礼。

牢头小心翼翼地跟在他身后。

陈侍郎一边往前走,一边微微回头随口问道:“那些刺客还没有招供吗?”

这都审问了好几天了。

牢头也是犯愁:“回大人,那些人嘴硬的很,十八般酷刑都用过了,就是不肯招供。”

说来也是奇怪,之前不是挺痛快的就招了嘛。

年轻的书吏一边跟着走,一边托着小本子,拿着毛笔刷刷刷的将二人的对话记录下来,手速堪比电竞冠军,很有职业素养。

凡是与案件有关的,他都一一记录在案。

刑部大牢的通道幽深昂苌,且有数道门卡,越往里走越是昏暗,得靠火把照明。

刺杀丞相是重罪,关在最深处。

陈侍郎一直走到了尽头,来到了最里面的牢门前。

牢头并没有上前打开牢门。

里面的犯人各个穷凶极恶,冲撞了大人就不好了。

几人就隔着栏栅对望。

牢里的八名刺客各个满身血污,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看到穿朱红色官服的大官来了也不动弹。

陈侍郎凭着自己的猜测开始套话。

按照正常程序,他该坐在刑部大牢门口提审这些刺客。

但他心急,等不及将犯人提出来。

这些刺客一开始还很嘴硬,当听到“家人”这一字眼时破防了,争先恐后地招供。

陈侍郎从刑部大牢出来的时候心情沉重。

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昌平侯竟然和达勒太子有勾结,要知道昌平侯的嫡女可是太子正妃,虽然是续弦,但所出的儿子被封为了太孙。

昌平侯还有一个外孙是皇子。

要说昌平侯忠君报国他信,可要说昌平侯通敌他是绝对不信的。

昌平侯是傻吗?

母亲是皇帝的姑姑,自己是皇帝的表弟,一个外孙被封为了太孙,还有一个外孙是皇子。

这是要造自己家的反?

可是那些刺客招供出来的与他们接头的人,确确实实是昌平侯的属官。

陈侍郎下令抓人。

很快,在都城负责与那些刺客接头的人就被缉拿归案,熬不住刑罚后招供了。

事情真相大白。

昌平侯虽然一大家子人都逃了,但是在都城还留有眼线,实时将都城的情况向昌平侯汇报。

昌平侯要杀丞相的原因居然是丞相威名太盛。

陈侍郎将调查出来的结果重新整理成案宗,呈到了丞相面前,内心忐忑不安。

言清晏看完后道:“你辛苦了。”

陈侍郎听到丞相这么说,提着的心放下了,笑了笑。

案子告破,可以向百姓们交待了。

那些刺客第一次招供是早已经准备好的说辞,把昌平侯推崇到了一心爱国爱民的高度,实则昌平侯是为了自己的私心。

丞相身在都城,威望又高。

等到前去攻打北方游牧民族的精兵回返,中央的军事实力就超过了地方。

丞相既有了名望,又有了军队。

虽然自立为王有一定的困难,但凭着自身的威望,扶持一个皇子上位当傀儡皇帝太简单了。

老皇帝没死又如何?

西逃的皇帝兵力不足以和中央抗衡,只能当太上皇。

皇帝换了,太子和太孙也得换。

如此一来,昌平侯的外孙不但当不了皇帝,还会有性命之忧。

于是昌平侯就向达勒太子借人。

那些刺客都是达勒太子的人,一个个都身手不凡,办事效率高,可以完成刺杀这种高难度的任务。

他们出手,几乎不可能失败。

若不是丞相出皇城的时候没有穿官服,怕是难逃一劫。

丞相是一品大员。

当街刺杀丞相不论成功与否,刺客都铁定会被抓。

刺客是达勒人最好不过。

丞相曾几度对北方游牧民族用兵,其中就包括达勒在内。

达勒人刺杀丞相有很好的理由。

就算吐出了幕后主使是昌平侯也没有关系,可以说成昌平侯有一腔报国的热血。

这可谓是双重保险。

昌平侯和达勒太子有勾结是肯定的,至于他们之间有什么勾结,那些刺客们也不知内情。

可惜昌平侯逃了,无法审问。

陈侍郎叹气,他能查出来的就只有这些了,好在丞相并没有怪罪于他。

言清晏回府后进入了密室。

密室的入口在卧房的床板下,里面的空间比国库的库房还要大,放置的财宝堆积如山。

言清晏在密室的暗格里取出了一个小木箱子。

里面装的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收集到的原主的所有罪证,原本是打算留给萧承泽的。

现在他准备烧了。

大昭国虽然有律法,但对封建社会的特权阶级来说就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约束力。

就比如商鞅变法。

太子犯法了不处罚太子,而去处罚太子的两个老师。

后太子继位,联合老师搞死商鞅。

皇帝想要一个人死,没有罪证也能捏造出罪证来。

商鞅被诬陷谋反,全家被杀。

同理,皇帝想让他死,这些罪证烧了也没用,捏造罪名不是难事。

现在不一样了,他还能苟一苟。

昌平侯和达勒太子之间有何勾结,他大概能猜出一二。

能不能苟下去,全靠同行衬托。

言清晏提着小木箱子出了密室,刚爬上来就累得把小木箱子放下了。

这体质也太差了。

他找出火盆,将小木箱子里的罪证全部丢进火盆里烧了。

只要以后不再干,就抓不到把柄。

陈侍郎得了丞相的许可,宣布案件告破,将结果公布了出去。

丞相遇刺的案件结案了。

关注此案的百姓很多,结果一出来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

万民请愿要捉拿昌平侯归案。

萧承泽都不用特意派人去打探都知道了,咬碎了一口银牙。

他不信外公会通敌。

外公是皇亲国戚,家庭成员和皇室密不可分,通敌图什么啊?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这必然是丞相在幕后指使,栽赃给昌平侯的,想要置昌平侯于死地。

这回,他不会让丞相得逞。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