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中秋小说 > 抗日之活着再见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巧打温家台(一)

第二百九十七章 巧打温家台(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47年秋季攻势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经政治委员罗荣桓同志的提议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部队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开始了休整和大规模的诉苦教育。

冀西大队在四平一战打得惨烈,14团伤亡大半,13团和15团也各有伤亡,部队急需大量补充,所以并未参加秋季战役。

眼见兄弟部队打的热闹,自己却只能干巴巴地守在驻地,孟占山的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他胡子拉碴,眼窝深陷,模样特别难看,可他却并没有抱怨。

四平一战部队伤亡惨重,战士们的心绪一时缓不过来,不安排这样的部队继续作战也是合情合理的。

孟占山对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意见,他不说话,也不发脾气。只有一次,他在见到纵队刘司令时说了一句:

“刘司令,我孟占山没别的要求,陈明仁磕了咱的牙,您是知道的,不让咱打别人也行,有朝一日要是再打四平,你一定要让咱报一剑之仇!”

刘司令点了点头,重重拍了拍孟占山的肩膀,他知道这个看似平静的汉子此刻心在淌血,他的耻辱浓得化都化不开,“好,我记住了,打四平一定有你!”

……

此时此刻,让孟占山念念不忘的陈明仁,却在享受着空前的待遇。

三战四平,任谁也没有想到,陈明仁竟会打得如此铁血,坚守四平长达40多天,仅巷战就有十九天。要知道,跟他交手的可是几倍于他的东北民主联军。

这位在战前立下遗嘱、并为自己抬出棺材的悍将,一时间风头无量。

先是蒋介石飞抵北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下令嘉奖陈明仁,嘉奖令中称:

“……与当地官兵团结奋斗,舍生忘死,英勇防卫,经19昼夜之血战,前仆后继,屡挫顽锋……

暴力既煨,逆谋乃折,东北重镇,巍然屹立……”

随即在万众瞩目下,蒋介石亲自把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佩戴在陈明仁胸前,同时宣布,晋升陈明仁为第7兵团司令。

当陈明仁飞抵沈阳时,受到了军政要员的热烈欢迎,还举行了数十万人参加的“四平坚守战胜利祝捷大会”。

如此这般,先前备受排挤的陈明仁声誉顿时呈几何式上升,成为暗然失色的黄埔将领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然而,一切来的快,去的也急。

勾心斗角的蒋家王朝,风云变幻,高深莫测。陈明仁绝想不到,一切会变得那样快,那样突然……

不久之后,陈诚组织战地参观团前往四平视察,结果参观团中的美军顾问看到阵地上的许多工事,都是由美国援助的面粉和大米包垒成的,于是勃然大怒,当即向陈诚提出抗议。

与此同时,作为陈诚同学的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也趁机发难。他在解放军即将围攻四平时要求离开,遭到陈明仁的拒绝,于是怀恨在心。

他见美国顾问提出抗议,趁机火上浇油,向陈诚告发陈明仁军纪涣散,在火车站纵兵抢粮。

本就看不惯陈明仁的陈诚立即小题大做,给蒋介石打报告狠狠告了陈明仁一状。

事件很快发酵,大批记者为了追逐新闻,千方百计找到陈明仁,询问他是否真有抢粮之事?

陈明仁听后异常镇静,他毫不掩饰地回答:

“有!我部在火车站确有抢粮之事,而且是我下的命令。但是,事出有因……

各位,5月中旬左右,我部已经有2个月没有得到足够的补给了,我的士兵在饿着肚子打仗……

那个时候,共军已经发动了夏季攻势,四平即将被包围,而一些地方官员却在和粮商勾结,囤积居奇,大发战争财……

我想到日后再要用火车运粮将变得十分困难,这也许是最后一火车粮食了,所以我就下令抢粮!

各位,我可以看着士兵战死沙场,却不能看着他们饿死沙场!如果因此丢失四平,是没有人会为我承担责任的!”

陈明仁说完,脸上现出异常坚毅的神色。记者们一阵唏嘘,忽然有一个记者追问道:“那,为什么要用美国援助的面粉和大米堆砌工事?”

陈明仁坦然一笑,“其实,各位,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我回答。记者先生,请问,在战场上,特别是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是士兵的生命重要,还是粮食重要?

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人抗议我们用他们援助的粮包堆砌工事,可在美国人眼里,士兵的生命一向是至高无上的,难道我们的士兵就不如他们的士兵?甚至还不如他们的一袋面粉、一包大米?”

一名记者不甘地追问道:“难道,当时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来堆砌工事?”

陈明仁怒了,他用一种异常锐利的目光紧盯这名记者,悲愤地说:

“对此,我只能说,记者先生,你根本不了解战争的残酷!

要知道,我军是在几乎全部工事被共军摧毁,总伤亡在五分之三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动用那些面粉和米包的。

如果不是援军及时赶到,如果那些面粉和米包堆砌的工事再被共军摧毁,我还会做出更加惊人的举动!”

“哦?那会是什么样的举动呢?陈将军能否透露一下?”那名记者不依不饶地追问道。

陈明仁冷冷地摊开双手,声音有些发颤: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记者先生?你想一想,在坚守了半个多月的惨烈战场上,什么最多呢?

战前和战后,我都不忍心去那样想,可是在当时,我确实想过要去那样做。哪怕是战后我开枪自裁或是被枪毙,我也会那样做的!

那么,为什么要动用美国援助的粮食包堆砌工事,恐怕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陈明仁说完,针峰般扫视了一圈,记者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全都没词了……

陈明仁一席话说得振振有词,入情入理,战时使用粮包作为应急之用,虽然有些不应该,却也情有可原。

可是,蒋介石居然听信谗言,不但撤了陈明仁的职,还将其调往总统府任参军的闲职。

从巅峰到低谷,只用了区区几个月的时间,陈明仁心灰意冷,从此脱去军装,终日长袍马褂,不问军事。

随他一起死守四平的将士纷纷抱怨:“军长胸前挂勋章,手中却拿着撤职令,令人寒心呐。”

……

孟占山一直关注着陈明仁的动静,一直想着报四平之仇。

他前脚才在靠山屯重创71军,后脚就被对方在四平扳回一局。

对孟占山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此时此刻,他就像一头在丛林中觅食的豹子,死死地盯着他的猎物,这个猎物非等闲之辈,他必须等待一个最佳时机……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个眼中钉肉中刺,那个让他念念不忘的陈明仁,居然被自己人搞掉了。

事情是如此的富有戏剧性,那个国军悍将居然不为蒋介石所用,如此操作,71军必定是人心涣散!

打四平!报仇!

孟占山在报纸上刚看到陈明仁被撤职的消息,就火急火燎的给纵队去了一封电报,请求纵队领导致电东总,尽快攻打四平。

他在电报中说:“四平没了陈明仁,就不是原来的四平了。71军没了陈明仁,也不是原来的71军了。此时攻打四平,定能一雪前耻!”

他在末尾又加了一句,“如果攻打四平,务必让我部参加,我孟占山若不能把军旗插到四平城头,宁愿做城下鬼!”

纵队很快回电:“已上报,静候佳音。”

……

冬天的原野,北风劲吹,即便在早晨的时候也像一块化不开的大冰坨。

云在天上凝着,十天半个月也看不到太阳的影子。

孟占山就在这冰天雪地里焦急地等待着,他时常支愣着脖子,遥望四平方向。

他的14团政委、三营长顺子,还有数千身经百战的战士全都把性命留在了四平,他必须拿下四平,给他们立一座丰碑。

他在那里坐着,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坐着,就那么无比心痛地想着,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天天盼着回音,同时密切关注着四平的动向,可左等右等,还是不见回信。

东总不同意吗?

时机末到吗?

还是……

他心神不定,整日坐卧不宁,用陆政委的话说就是:小民的命,操着皇帝的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瑟瑟寒风中,孟占山终于等来了佳音……

秋季战役后,我军很快又开始了冬季战役。

这天,纵队领导打电话给孟占山:“喂?孟占山吗?你小子歇够了没有?”

“歇够了,歇够了……司令,我都快歇出茧子了。”

“歇够了就好,准备打仗!”

“打什么仗?打四平?”孟占山忙问。

“哟嗬?听你小子那意思,要是不打四平,你就不准备参加啦?那好,那我另找别人!”

“哎呀,别呀!司令……”

孟占山急了,在电话里急赤白咧地嚷嚷道:“打哪儿都成!司令,打县城,打村子,打地方武装都成!……必须用我,用我必胜!……司令,我给您跪下啦,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司令!”

“娘的,就不能有点新词?听好了!赶快到司令部来,轻装,现在!”

“是!”

已经休养了好几个月的孟占山,终于猛虎出笼了……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