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中秋小说 > 穿成屠户女 > 第6章 〇〇六

第6章 〇〇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不去了,在家照顾爹、照顾妹妹。”

煮水的杨瑞背过身。

杨玖发现了这孩子不想别人看到自己情绪的时候就背过身不见人,“为什么不去,束脩交了先生给退吗?”

“啊?”

杨小弟愣住,他扭头看姐姐。

杨玖恨铁不成钢地说:“这一年的束脩爹都给了,先生又不会退钱,你不去上学岂不是浪费。你要是能从先生那边把束脩要回来,我就同意你不去。”

杨小弟抿唇,他心中波动,有种沉甸甸的心被柔软托住的温柔。

“把妹妹也带去,我要出门去杀猪,不能够带着小丫。”

听到姐姐提自己,小丫抬起头。

“和哥哥去上学呀,小丫要乖乖听哥哥的话。”

小丫猛地站起来跑去抱住姐姐的胳臂。

“舍不得我啊?”

小丫头点头,不肯松手。

“我去石榴村人多手杂的,看护不到你,外面拍花子多,就和前天的王婆子一样,手黑心黑,专门喜欢偷小姑娘。”杨玖趁机教育她以后不准往芦苇荡里钻,有拍花子有坏人。

小姑娘眼睛睁得老大,更加用力地抱紧了姐姐的手。

“爹怎么办?”杨小弟问。

“等平安哥来了,我和他说,让张叔帮忙看一天,爹现在好了许多,说不定我们晚上回来了,他能醒。”

杨玖安慰着两个孩子。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儿刚提起张家父子,那边张家父子就来了,还是张叔想得周到,不需要杨玖说自己来了,他还带了自己做芦苇编织的家伙事儿,他用芦苇做框子、编晒席是老把式,特别是晒席,紧密耐用,有人跟他定了一张,他这几日做好了便要给人家送过去。

“你放心,我会照看好你爹。”

杨玖再次说了声谢谢,领着小弟和妹妹往外走。

旁边是张平安牵着驴车,驴是问邻居借的,杨家本来有驴,为了给杨爹治病就把大青驴给卖了,同时卖掉的大牲口还有耕地的牛,杨二叔能昧掉卖房子的钱,杨玖对他的人品持怀疑态度,很怀疑卖牲口的钱他也贪了。

杨玖不介意用最大的恶意揣测那个还未见过面的男人。

穿到这个世界三天,杨玖第一次走出了芦苇荡,见到了芦苇荡之外的世界。

四禾村规模中等,村民生活水平尚算不错,不是多富裕,但也不穷困。房后多种桑麻,几乎家家都有纺车,能够纺纱织布,这个朝代是有棉花的,收的棉絮纳在麻线织的被面里能够保障冬日的基本温度。

地处南方的四禾村,没有北地的土炕、地龙,空气多湿冷,哪怕到了现代保暖依旧靠一身正气,更别说现在了。

棉花的推广种植绝对是福音。

杨玖弄不太懂现在所处的朝代对应她熟知的历史中哪个阶段,她知道现在是大齐朝,国祚两百多年,正是王朝鼎盛、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时候,但她依稀在记忆中,隐约觉得杨爹提到太平的时候眉宇间有着疑虑。

应该是她想太多,升斗小民当然期盼平平安安、国家太平哈。

一路上有扛着锄头的男人或者提着篮子的女人和张平安打招呼,他们嘴上和张平安说话,眼睛看的却是杨玖。

多神奇啊,痴痴傻傻对外界毫无反应的杨大姑娘落水发烧后竟然奇迹般的变聪明了,当真是神迹!

不需要杨玖自己找什么借口,自打村人知道她变聪明后,各种稀奇古怪的原因已经给她编了几十上百个,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夸张,传到外面去已经变成四禾村有个下凡仙姑了。

杨玖后来听说后只觉得无言以对,心想传谣的人开心就好。

现在嘛,面对种种人的打量,她坦然自若,善意的笑笑,恶意的连个眼神都欠奉。当然,大家都是普通人,没那么多恶意外露的,只要不伤及自家利益,才不管你是圆是扁、是傻子还是聪明人。

“不是我和我爹说的。”

张平安耸肩,他也纳闷,“等我听到的时候,已经村里传遍了你变好了的消息。”

“没事,这又不是坏事。”

杨玖笑笑不在意。

杨小弟说:“肯定是二婶说的。”

杨玖摸摸杨小弟的脑袋,笑着朝他摇摇头。

杨小弟不解,但选择了闭嘴不吭声。

在家说,杨玖不阻止。在外面不行,不能落人口舌,他们终究是小辈,在人伦上不占优势,更何况杨玖始终觉得最牛逼的人是表面上对你笑嘻嘻、背地里阴的,职场上没少被这种人背后捅刀子,次数多了她就明白,表面功夫一定要到家。

而且,她觉得不会是二婶,那个女人做了亏心事心虚着呢,没有心思给杨玖传谣这些,她巴不得杨玖始终是那个傻子。倒是那位王婆子,临走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真是令杨玖后背发紧的,那才是真正不好对付的人物。

很快就到了先生家。

四禾村有属于自己的私塾先生,一个落地的举子,年过三十,进京赴考屡试不中,就歇了赶考的心思,起初他在东洲府衙门六班中找了工作,不知怎么的搅入了一起文书作假的案子,他根基浅、人脉少,理所当然是替罪羔羊。

恰逢东洲府官场动荡,府尊大人换人,换了个刚正不阿的,重申此案,才换了先生青白。但经此一事,先生也歇了做官的心思,以举人之身回乡教书育人。

举人啊,地方上要称一声大人的人物,虽无一官半职,但有功名在身,当个田舍翁不要太开心,县中有什么不决之事,也要请这位举人商议一二。

三十多岁,穿着居家的道袍,留着长须,整得有点仙风道骨。

听杨玖娓娓说道原因,他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你父现在情况如何?”

语气中的关心不是客套。

杨玖垂下眼睛,这位举人当与父亲熟识。

“谢先生挂怀,爹爹情况已经有些好转。”

“那就好那就好,杨大哥此番义举,我已经书信于县尊大人,他救人有功,当有褒奖。常言道,好人有好报,杨大哥会有老天垂怜的,你们姐弟三人当好生照顾,如缺医少药,可与我说,不用客气。”

杨玖确定了猜测,当下表示感谢。

时人送孩子读书识字的毕竟少数,一来读书的花费真的高昂,笔墨纸砚的费用对于庶人来是天大的事儿;二来见效慢、回报率低,能中秀才者本是凤毛麟角,五六十的童生都大有人在;三来半大小子可以当半个劳力用了,谁家舍得半个劳动力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能来举人家读书的,家庭都还算不错。

因他举人功名在身,又被县令说有大才,江临县亦有人送孩子来读书。

杨玖扫了一眼书舍,约摸着有十来个年龄与杨小弟差不多的孩子,还有两三个十六七岁年龄大些的。

她心中有了计较,特意叮嘱小丫干什么事情都要跟哥哥。

“嘘嘘呢?”

小丫性子活泼开朗,但也是第一次随哥哥出来读书,有些怯,她凑到姐姐耳边小声问。

杨玖配合着小声说:“也要和哥哥说。”

“可以把小丫送到后面,我夫人那里。”先生提议。

小丫立刻去抱哥哥的手,觉得不对,又去抱姐姐的。

杨玖安抚地抱了抱小丫,“劳先生费心些帮我照看下,小丫会安静地跟着哥哥,对吗?”

小丫不想去陌生的地方跟着陌生的人,当即不断点头。

家逢变故,前天又闹出二婶和王婆子那出,在家的时候还好,一出来小丫就粘着哥哥姐姐不放,特别怕人。

“孩子这么乖巧,不碍事。”

先生比较开明,并不嫌弃一个女娃娃进入自己的学堂,看着可爱的孩子还觉得十分养眼,那群小子一刻不管就能上房揭瓦,实在是厌烦,他已经打算收紧名额,来年少收或者不收人了。

还是女娃娃乖巧哦。

杨玖狠心扔下两个眼巴巴的孩子,转身随张平安往石榴村去。

她一醒来最大的两个牵挂,一直黏在身边,转在眼前,猛地分开她竟然有了些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家长心态。

不回头,是不敢回头看他们啊。

“真是……”

杨玖苦笑了下,孤家寡人竟然拖儿带女了。

“石榴村距离咱也就十来里路,不远,等出了村我们就坐上车去,杀完了猪回来,手脚快点很快的。”

张平安拙劣地安慰着。

杨玖点点头,“好。”

她摸了摸别在腰间的杀猪刀,摸着冷硬的刀身,心也跟着硬了一分。

对村外世界,她也充满了好奇。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分页内容获取失败,退出转/码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